教师招聘中学历史学科试题及答案:30天训练计划(26)

2022年07月27日 11:08:55
来源:库课网校
浏览量:1061

全国教师招聘QQ备考群818343364 点击入群领取更多超值资料

【教师招聘】2022年教师招聘《历史学科知识》测试卷【水平自测,点击免费领取】

  1.1997 年中共十五大指出,广大人民群众应该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 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与此同时,我国的民主政治发展的具体表现是( )。

  A.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

  B.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C.全面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2.下图为 1959-1994 年某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其中 1987-1994 年百货零售网点数量急剧增加主要源于( )。

  A.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

  B.经济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C.世贸组织对华贸易的促进

  D.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3.罗马帝国内贸易商品包括食品和原料,如埃及和西西里的谷物,高卢、小亚细亚和叙利亚的 酒,埃及和小亚细亚的羊毛和麻等,西班牙、高卢、腓尼基的织物和玻璃器皿,以及小亚细亚、埃及和非洲的奴隶等。在上述状况影响下,罗马法律的发展( )。

  A.开始了从习惯法向成文法过渡

  B.形成了调节平民贵族之间关系的法律

  C.促进了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

  D.产生了适用于罗马所有自由民的法律

  4.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他主张有知识的人才具有美德, 才能治理国家。知识是可敬的,但并不是从外面灌输给人的,而是人的心灵先天就有的。把人先天就有的、潜在的知识和美德诱发出来,这就是教育。据此可知,苏格拉底主张( )。

  A.通过教育实现知德合一

  B.唤醒人内在的理性精神

  C.教育主要服务城邦政治

  D.接受学校教育是必要的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植棉的普遍和棉纺织技术的提高,至明代中叶,上海地区已经是全国棉纺织中心松江府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纺织中心,而且是棉布和棉花的集散地。到清朝初年,上海的棉 纺织业,号称“衣被天下”。到十八世纪中叶,上海的棉纺织业,在工具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当时已经有棉布的包买商出现,时人叶梦珠说:“前朝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在松江府西郊开设的百余家暑袜店,商人将原料发给“合郡男妇”制造,制成后交回店中,计件或计时给予报酬。

  ——张家驹《黄道婆与上海棉纺织业》

  材料二 上海开埠后,原棉“售与外洋,为数甚巨”。“原来的土法轧花(即剥除棉花籽)不能胜任,日本轧花机乘机输入,不久民族机器厂即开始仿制(轧花机)”。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民族纺织业也逐渐兴起。1899 年南通大生纱厂开业后,刺激了附近地区的棉花生产,大生纱厂的机纱,推动了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的衍变;而通海地区农民扩大土布生产而产生的对机纱的大量需求,又 在大生纱厂濒临破产之际挽救了工厂,并推动它走上迅速扩展之路。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上海城市 工业的发展和城区的扩展,近郊农村所面临的环境污染如水资源污染、农田减产等问题,也初露端 倪。

  ——摘编自戴鞍钢《口岸城市与农村经济演变——以近代上海和长江三角洲为中心》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上海地区棉纺织业发展的特点。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上海机器棉纺织业与农村经济的互动关系。

  1.【答案】B。解析:1997 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符合题意, B 项正确;1999 年 3 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1980 年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AD 两项错误;改革开放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行修改和完善,并非全面修改,C 项错误。故本题选择 B 项。

  2.【答案】B。解析:1984 年 10 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从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到1994 年百货零售网点数量急剧增加,B 项正确;国内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的增加无法体现对外开放的步伐的加快,A 项错误;中国在 2001 年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 项错误;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是在 2000 年以后,D 项错误。故本题选择B 项。

  3.【答案】D。解析:结合材料可知,罗马帝国的贸易范围不断扩大,在经济活动中产生了许多新问题,仅适用于罗马内部的公民法已无法应对这些新变化,所以出现了适用于罗马所有自由民的万民法,D 项正确;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过渡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十二铜表法》,不是罗马帝国, A 项错误;调节平民贵族之间关系的法律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公民法,不是罗马帝国时期,B 项错误;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是《民法大全》,材料中的情况并未促使《民法大全》的出现,C 项错误。故本题选择 D 项。

  4.【答案】A。解析:根据“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可得出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再根据“把人先天就有的、潜在的知识和美德诱发出来,这就是教育”可得出其强 调通过教育实现知德合一,实现人的美德,A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理性,B 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教育服务于谁,C 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教育是一定必要的,D 项错误。故本题选择 A 项。

  5.【参考答案】

  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和棉花、棉布集散地;棉纺织技术创新;商人介入生产,出现包买商;出现雇佣关系(或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棉花出口增加,催生机器轧花;民族纺织业发展,刺激了棉花生产;民族纱厂推动了家庭手工业纺织分离,家庭手工业买纱织布,又促进民族纱厂发展(或民族纱厂与家庭棉纺织业相互推动);城市工业化带来农村生产环境问题;近代机器纺织业冲击小农经济。

教师招聘考试【历史】学科考试试题.pdf,点击下载

教师招聘考试【历史】学科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pdf,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