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仿真试题及答案(1)

2017年01月13日 11:31:25
来源:www.kuke99.com
浏览量:1124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道题,每题2分,共60分)
1.构成互动系统的学校教育中的三个核心因素是( )。
A.教师、学生和环境
B.教师、学生和教材
C.学校、家庭和社会
D.课堂、教材和师生
2.标志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教育家及其代表著作是( )。
A.夸美纽斯及其《大教学论》
B.斯金纳及其《程序教学》
C.布鲁纳及其《教育过程》
D.桑代克及其《教育心理学》
3.衡量和评价小学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
A.培养目标
B.考试
C.小学教育目的
D.教学内容
4.小学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 )规律。
A.政治经济文化
B.遗传
C.儿童身心发展
D.教育
5.问题情境就是( )。
A.学生能否自己发现问题
B.学生能否自己提出问题
C.有让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D.有问题摆在学生面前
6.组织多数或全体学生参加的一种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是( )。
A.体育活动
B.课余活动
C.文娱活动
D.群众性课外活动
7.在学习两条直线“垂直”这个概念时,教师经常变动直线相交成直角的方向和位置,以突出其关键特征,这属于( )。
A.分类教学
B.使用变式教学
C.使用例子教学
D.使用比较教学
8.为促进迁移,教师在教材的呈现程序方面应( )。
A.从细节到整体
B.从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
C.从个别到一般
D.没关系
9.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是( )。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推理思维
D.创造思维
10.将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的划分标准是( )。
A.课程的制定者
B.课程的任务
C.课程的组织方式
D.课程的功能
11.通过向学生提出未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获取新知识的方法是( )。
A.启发谈话
B.总结谈话
C.复习谈话
D.评价谈话
12.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集中反映是( )。
A.共同的目标
B.班风
C.群体意识
D.班集体舆论
13.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其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帮助学生复习,深化已学知识的方法是( )。
A.启发谈话
B.总结谈话
C.复习谈话
D.评价谈话
14.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当学习任务比较复杂而且困难时,可达到最佳水平的学习动机应该是( )。
A.高
B.低
C.较高
D.较低
15.在小学阶段,学生规则学习的主要形式是( )。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创造学习
D.认知学习

  

16.艺术表演能力、绘画能力属于( )。
A.再造能力
B.创造能力
C.一般能力
D.特殊能力
17.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会产生打人毁物、一意孤行的行为,这种心理反应往往会在什么后产生?( )
A.应激
B.焦虑
C.失望
D.挫折
18.除行为之外衡量学生品德发展程度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 )。
A.自我意识
B.自我激励
C.自我教育能力
D.自我认识能力
19.对小学生而言,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于重点内容上,并促进理解和记忆,对教材中的重点部分应进行( )。
A.摘录和画线
B.分析和写标题
C.分析和列提纲
D.做笔记
20.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和前提是( )。
A.人的主观能动性
B.家庭环境
C.教育的自身状况
D.社会发展状况
2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
A.教育哲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学
D.教学论
2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于四书范围的是( )。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春秋》
23.儿童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 )。
A.多维思维
B.思维的可逆性
C.具体逻辑推理
D.守恒观念形成
24.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形式,通常把技能分为操作技能与( )。
A.活动技能
B.学习技能
C.一般技能
D.心智技能
25.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给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成就感
26.关于学习动机的激发,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最有利于学习效果提高的最佳动机激起水平是( )程度的。
A.较高
B.较低
C.中等
D.一般
2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2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3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二、简答题(共5道题,每题5分,共25分)
1.教学中运用讲授法应注意哪些方面?
2.简述意义学习的条件。
3.简述学习动机的种类。
4.如何才能开展好课外活动?
5.简述现代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二年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
问题:如何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位教师全面发挥主导作用了吗?
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比如,有的孩子会突然问你:“老师,什么叫酷毙了?”“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我一时哑然。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
问题:面对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

四、教学设计题(共1道题,每题35分,共35分)
材料二:
桂花雨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偷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浇,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荼,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请在上述三个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入、讲授新知识等)进行教学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构成互动系统的学校教育中的三个核心因素是教师、学生和环境。
2.D【解析】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3.C【解析】对小学办学方向、水平、质量的评价都应以小学教育目的为依据。
4.C【解析】小学教育要适应并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因此制定小学教育目的必须考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5.C【解析】问题情境就是有让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6.D【解析】群众性课外活动不仅参加人数多,而且带有一定的普及性质。
7.B【解析】题干所示符合“变式”的内涵。
8.B【解析】为促进迁移,教师在教材的呈现程序方面应从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
9.A【解析】题干是聚合思维的定义。
10.A【解析】题干的三类课程是依据制定者划分的。
11.A【解析】教学中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步步深入逐渐获取新知识是一个启发的过程,所以题干指的是启发谈话。
12.D【解析】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成员共同意见的集中体现。
13.C【解析】复习是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系统化的过程,所以题干所指是复习谈话。
14.B【解析】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当学习任务比较复杂而且困难时,可达到最佳水平的学习动机应该是低。
15.B【解析】在小学阶段,学生规则学习的主要形式是接受学习。
16.D【解析】艺术表演能力、绘画能力属于特殊能力。
17.D【解析】小学生在挫折情境下,常会产生打人毁物、一意孤行的行为。
18.C【解析】自我教育能力是一个学生品德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19.A【解析】对小学生而言,为帮助其集中注意力于重点内容上,并促进理解和记忆,对教材中的重点部分应进行摘录和划线。
20.D【解析】社会发展状况是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和前提。
21.C【解析】教育学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
22.D【解析】《春秋》不属四书范围。
23.D【解析】具体运算阶段形成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24.D【解析】一般情况下,心理学家们按技能的性质和特点将其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25.A【解析】认知内驱力以知识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所以是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
26.C【解析】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27.D【解析】“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主体性、示范性。
28.D【解析】“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巩固性原则。
29.C【解析】“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道德意志。
30.B【解析】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全面了解学生。

二、简答题
1.(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2)注意启发;(3)讲究语言艺术。
2.(1)从客观条件来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2)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3.(1)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分为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2)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4.(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2)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5.现代迁移理论以奥苏伯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为代表,之后对迁移有了更深入的探讨,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种观点中:第一,强调认知结构在迁移中的作用,但对认知结构的解释各不相同;第二,强调外界环境与主体的相互作用对迁移的影响。

三、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既要讲好课,会教学生,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会学。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会自发产生的,是靠教师调动的,教师只会讲课,而不能使学生会学,还不能说全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2.【答案要点】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在于他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新鲜词的不理解,换句话说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跟不上步伐。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目标的实现,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
四、教学设计题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