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考试每日一练(8.30)

2023年08月30日 09:44:07
来源:库课网校
浏览量:1543

单选题

  1.王老师规定班上同学本节课以《英语小故事》为参考书目自主学习,课后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故事进行分析完成一篇读后感,同时自己创作一篇小作文,两个星期以后完成上交。这一教学组织形式属于()。

  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特朗普制

  D.道尔顿制

  2.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

  A.复式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B.复式教学就是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C.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下教学

  D.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3.“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体现的德育过程是()。

  A.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C.长期、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D.组织学生的活动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4.用“洞穴中的囚徒”隐喻,将教育阐释为“促使心灵的转向”,使人的精神领域发生巨大变革的古希腊思想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5.明代在城乡设立了一种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机构,它在招生择师、学习内容和教学活动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这种教育机构是()。

  A.书院

  B.学堂

  C.社学

  D.私塾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道尔顿制:上课时,教师不再向学生系统的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指定自学参考书目、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才请教师辅导。学习任务按月布置和检查。它是美国的帕克赫斯特于 1920 年在道尔顿中学创立。题干中教师为学生制定参考书目、布置作业,由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作业,这符合道尔顿制。故本题选 D。

  2.【答案】A。

  复式教学是指一位教师在一节课堂上同时向两个及以上不同年级(或不同学科)的学生进行教学,它是适用于人口分布相对稀少地区的一种特殊的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或做作业同时进行的。因此 A 选项描述正确。BCD 均错误。

  3.【答案】D。

  本题考查的是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德育规律是指德育过程中诸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制定德育基本原则的依据。选项 A,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的过程,具体表现为:(1)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2)德育过程要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的和谐统一发展。要注意全面性(统一性),德育过程具有统一性和多端性。选项 B,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德育过程具有一系列复杂的矛盾。这些矛盾的斗争、转化与发展,便推动了德育过程的进展,推动了青少年学生品德的成长。选项 C,长期性、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强调个体品德的发展与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而是长期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个体品德发展不是直线上升,而是会经历一个迂回曲折、甚至暂时倒退的过程。选项 D,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具体表现为:(1)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2)学生在活动中,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既有校内的正式影响,又有校外的非正式影响,既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也有消极负面的影响。题干中这句话体现的是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要求把德育与教学、活动、教师的榜样作用、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管理结合起来,共同完成学生品德的培养。所以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不管是在教学还是管理、活动中都要注意学生德育的培养。这符合德育过程需要在活动和交往中,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这一规律。由此可知 ABC 均与题意不符合,因此本题选择 D。

  4.【答案】B。

  本题考查教育学萌芽阶段西方主要人物及思想。选项 A,苏格拉底,他认为教育是思想上的接生,强调教育应该是由内而外的,是将儿童心灵中的智慧不断引出、发展的过程,并称为“产婆术”。分为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部分。选项 B,柏拉图,代表作《理想国》。认为人类要从现实世界走向理想世界,非常重要的就是通过教育,也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选项 C,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秉承柏拉图的“理性说”,提倡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这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注意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选项 D,昆体良,代表作《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在这一著作中昆体良将学习过程概括为“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题干中,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应用“洞穴中的囚徒”隐喻,进一步将教育阐释为“促使心灵的转向”,一种在人的精神领域发生的巨大变革。故本题答案为 B。

  5.【答案】C。

  本题考查的是明代的教育场所。明代的教育场所包括中央的国子监,地方的府、州、县学,乡村的社学等。选项 A,书院产生于唐朝,兴盛、确立于宋朝。选项 B,学堂是清朝戊戌变法的产物。1905 年,国子监改为劝学所,废除了封建科举制度,办学堂之风大盛。选项 C,社学产生于元朝,明朝继承和发展了元朝的社学制度,在全国城镇和乡村地区广泛设立,并在招生择师、学习内容、教学活动等方面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成为对民间儿童进行初步文化知识和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形式。选项 D,私塾即中国古代私人开办的学校,是私学的一种形式。私塾在春秋时期就已产生,但“私塾”这一称谓是近代才有的。在古代,私塾被称为学塾、乡塾、家塾、教馆、书房、书屋等,其中有塾师自己创办的学馆,也有地主、商人等富裕的人家聘请塾师而成的家塾,还有用祠堂、庙宇的地租收入或私人捐款兴办的义塾。题干中明代在城乡设立的教育机构是社学。因此 ABD 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 C。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