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真题(材料分析题)

2018年11月27日 16:30:47
来源:https://www.kuke99.com
浏览量:2809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材料分析题也是不可少的。特别是在综合素质考试这一科目中,占据了总分的28%,这也是整个试卷上最难的一部分。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对书本上知识点掌握牢固。在掌握住知识点的同时,也要会应用。以下就是库课网校小编给考生整理的考试真题,考生可以拿来练练手。

  材料分析题目(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 材料:

  陈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总是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各自探索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大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由陈老师讲解,一学期下来,很多学生觉得不但收获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

  当然,陈老师也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有的同学老是找不到学习的方法,也不愿意发言,习惯当听众,王春就是这样的孩子,陈老师有一次点名让王春发言,王春站起来紧张得面红耳赤,陈老师示意王春坐下,课后,陈老师把王春叫到办公室说:“你既然不愿意在班上公开讲,那我们就私下聊吧,现在只有我们两人,你就补上你的课程发言吧。”在陈老师的多次鼓励下,王春慢慢克服了胆怯,也敢上台发言了。

  作为班主任,陈老师号召学生扩大阅读面,他给学生推荐了很多书目:包括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也包括科技史,通俗哲学读物,成功者的励志故事......他还经常组织学生交流阅读体会,一学期下来,学生的视野明显开阔了,知识面也明显扩宽了。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陈老师的能法。( 14分)

  31. 材料:

  葛华和李强在课间因为一件小事吵架,葛华挨了两拳,刚要还手,上课铃响了,李强迅速跑进教室。葛华觉得吃了亏,怒不可遏,他站在教室门口指着李强大声叫嚷:“有本事你给我出来,我非把你揍扁不可!”此时,正好来上数学课的于老件看到了这一幕,于老师愣了一下,马上和蔼地对葛毕说:“葛毕,你看老师拿了这么多作业本。你能帮老师发给同学们吗?”葛华虽然还在生气,但是很快接过作业本发了下去,于老师又时全班同学说:“刚才葛华虽然和别人闹了点小矛盾,可是他为了不影响上课,愉快地帮助我们发作业,这很好!我相信他下课后会正确处理这件事的。”葛华听到老师的表扬,转怒为喜,上课也非常认真,下课后于老师请李强帮他把教具拿回办公室, 趁机问明了事件发生过程。听完李强的诉说,于老师地对他说:“虽然双方都有责任,但打人给别人造成了伤害,如果是你被打了,你会感觉怎样?我们已经是中学生了,要学会用自己的智慧友好地解决与他人的冲突,老师相信你会处理好这件事的。”之后,李强主动找葛华道歉,两人重归于好。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于老师的教育行为。( 14分)

  32. 材料:

  中国古典文学很善于用意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特别是古典诗词, 利用意象传神达意,是诗人的一项重要的艺术手法。历代不乏这方面的大家高手。例如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被后人誉为“怀古咏史诗中无与伦比的典范之作”。这首词运用意象体现作者的所感、所思、所想时,可谓驾轻就熟、出神入化,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作者选择的几个意象,原本有些风马牛不相及,但在作者的大手笔中,不仅活了起来,还一脉相承为一首千古绝唱:

  箫声咽,秦城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不难看出,这首词中有十个意象:萧声、秦城、秦楼月、柳色、灞陵、乐游原、咸阳古道、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围绕着这些意象,几幅生机盎然的画面,随着深夜的箫声渐次浮现出来。

  现代学者浦江清在其《词的讲解》一文中认为,李白的这首《忆秦娥.箫声咽》,是几幅“长安素描的合订本”。所谓“合订本”,显然意指词中的画面都是“独立成篇的”,看上去这是事实。然而每吟诵这首《箫声咽》,“秦楼月”的悲苦幽怨中,总是升起一股荡尽千古风尘的浩气,将词中画面一气呵成为色彩浓烈的悲剧,从而使人并不觉得那些画面是支离散乱的,甚至并不感到它们是“独立成篇的”,那些画面在读者的心神体会中,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所谓“素描的合订本”中的合订,其实是一种血肉相连的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是审美的结果。也就是说,词中的十个意象,实质上是作者“阅尽人间春色”后的怀古伤今中的审美选择。没有崇高的审美情操,没有敏锐的审美判断及娴熟的文学技巧, 是不可能有这种恰到好处的意象选择的。然而,将十个意象安排在仅有四十六个字的小令中,且浑然天成为一首惊心动魄的绝妙之词,这是妙手偶得,还是神来之笔?都不是。唯一的解释是,这是只有李白这样的大诗人才有的天才的艺术想象的结果。

  诗词家常说,意象选择是诗词创作的主要方法,这是经验之谈。然而意象选择的原则是什么?换言之,是什么指导了意象选择?从《忆秦娥.箫声咽》中可以看出,作者选择的十个意象,能在一首小令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这些意象犹如诸多音符组合在一起,起伏变化成一支优美悦耳的曲子。诚然,这里的思想不是理性思考的结果,而是善感于外界产生的浮想联翩中的看法。母宁说,一个心智正常的人,这种“看法”绝无可能前后矛盾, 而是一以贯之的。这种一以贯之的“看法”,才是《忆秦娥.箫声咽》中十个意象之间内在联系的灵魂。也就是说,唯思想才是诗词创作中意象选择的主导。严格说没有思想的主导,则不会有正确的意象选择, 整篇诗词创作也就失败了。李白之所以能在《忆秦娥.箫声咽》中将十个意象完美无缺地排列组合成一首意义深远、气势磅薄的精妙好词, 主要得力于他那气贯古今的思想。严格说这首词的魅力,是思想的魅力;这首词的不朽,是思想的不朽。说实在的,《忆秦娥.箫声咽》中的十个意象,在一般人那里,都是司空见惯的平常物,但这些平常物在李白思想的驾驭中,变得不平常起来,都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都在思想的指挥下发挥自身的“音阶“功用,汇成了一支既悲苦凄清、又戚武苍凉的乐曲。

  (摘编自李工《古典文学意象的示范》)

  (1)文章认为中国古典诗词意象选择的原则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2)请结合文章,对中国古典诗词意象是“合订本”这一特征予以分析。 (10分)

  答案

  材料分析题目(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

  30.【参考答案】

  答:陈老师的行为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正确的,值得提倡的。

  (1)发展。“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在发展过程中的人。材料中,陈老师相信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有能力可以学好的,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让学生围绕问题各自探索,让大家组内讨论,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陈老师给予讲解,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2)独特。“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材料中,针对王春这个学生,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不敢在众人面前回答问题,老师给予充分理解,并在课后鼓励说岀答案,多次鼓励之下改掉了胆怯的心理,促进了学生成绩的提高。

  (3)独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有主观能动性。材料中,陈老师没有硬性要求学生按老师的要求来,而是循循善诱,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乐学会学。同时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觉学习。

  总之,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努力践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31.【参考答案】

  答:该教师的做法符合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值得我们提倡与学习。

  (1)关爱学生。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灵魂,主要内容有: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平等公正、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禁止讽刺、挖苦、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材料中的于老师在葛华与别的同考打架之后没有直接批评,而是态度和蔼的开导葛华,并且向全班同学表扬葛华,使葛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有所转变。于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关爱学生的师德规范。

  (2)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教师天职,主要内容有: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材料中的于老师在葛华与李强打架之后,没有进行直接的批评而是在课后耐心教导通过说服教育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关注学生的品德发展,不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

  (3)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在要求,主要内容有: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他人、作风正派、廉洁奉公;忌有偿家教、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材料中的于老师在处理两人的打架事件时,以大局为重,尊重两位学生,先问清事件发生过程,鼓励学生团结协作。

  32.【参考答案】

  (1)思想才是诗词创作中意象选择的主导。具体来说:

  ①思想不是理性思考的结果,而是善感于外界产生的浮想联翩中一以贯之的看法。

  ②没有思想的主导,则不会有正确的意象选择,整篇诗词创作也就失败了。

  (2) ①所谓“合订本”意指诗词中的画面都是“独立成篇”的,但是并不让人觉得画面是支离散乱的,甚至并不感觉它们是“独立成篇的”。

  ②那些画面在读者的心神体会中,成为一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其实是一种血肉相连的内在联系。这种内在的联系是审美的结果,如李白《箫声咽》中的十个意象,实质_上是作者“阅尽人间春色”后的怀古伤今中的审美选择。

  ③中国古典诗词中恰到好处的意象选择,还需要作者崇高的审美情操、敏锐的审美判断及娴熟的文学技巧。

  所以,中国古典诗词就是善用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合订本”。

  做完题之后再对照答案,是不是感觉很容易呢?如对哪一块知识点不了解或者是不熟悉的话,在考试来临之前,一定要牢牢掌握住。这样在考试中才能取得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