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常考知识点皮亚杰这3大理论

2018年08月10日 14:56:45
来源:www.kuke99.com
浏览量:3212

  近几年,在教师资格考试中,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我们教师资格考试的高频考点,因此考生要重点掌握,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有关皮亚杰的三个理论,考生一定要认真查看,希望对考生有帮助。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年龄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是:

  1.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两岁左右)

  这一阶段是思维的萌芽期,是以后发展的基础。皮亚杰认为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决定着未来心理演进的整个过程。

  2.前运演阶段(两岁左右到六七岁左右)

  这一阶段又称前逻辑阶段,这时儿童开始以符号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表现在儿童的延缓模仿、想象或游戏之中。

  3.具体运演阶段(从六七岁左右到十一二岁左右)

  在这个阶段,儿童已有了一般的逻辑结构。

  4.形式运演阶段(十一二岁左右到十四五岁左右)

  此时儿童的智慧发展趋于成熟,思维能力已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或感知的事物,思维具有更大灵活性。

教师资格考试在线课程

  二、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阶段"或前道德阶段(2-5岁),

  该阶段儿童缺乏按规则来规范行为的自觉性,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价值判断等方面均表现出自我中心倾向;

  第二阶段为"权威阶段"或他律道德阶段(6-7、8岁),

  该阶段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绝对尊重和顺从,把权威确定的规则看作是绝对的、不可更改的,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时完全以权威的态度为依据;

  第三阶段为"可逆性阶段"或初步自律道德阶段(8-10岁),

  该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他们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逐渐从他律转入自律;

  第四阶段为"公正阶段"或自律道德阶段(10-12岁),

  该阶段的儿童继可逆性之后,公正观念或正义感得到发展,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三、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

  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

  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

  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可见,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图式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图式改变)。认知个体(儿童)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是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这就是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